
案例一:中安数码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
中安数码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《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(2024 - 2028 年)》,推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。该方案涵盖多个功能模块,全面助力农业智能化、精准化发展。
- 驾驶舱模块:通过集成和可视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数据,为管理员提供全面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。能实时监测农业用地流转、农作物类型分布、生长情况、天气变化等关键指标,从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、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生产效率。例如,基于对农作物生长情况数据的分析,管理员可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生长问题,及时安排农事操作,避免损失。
- 农业用地 “一张图”:集成备案入库设施农业用地数据及 “二调”“三调” 及最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设施农业用地数据,可便捷获取设施农业用地的边界范围,为国土空间规划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、执法检查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以及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。依托此 “一张图”,还可进一步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、防灾减灾、生产托管、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,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。
- 土壤环境监测: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质地、养分含量、酸碱度等关键参数,可视化呈现土壤健康状况和适宜性。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土壤数据进行分析,建立土壤环境预测模型,预测土壤营养物质供应情况,并提供调控建议。在实际应用中,专业技术人员依据这些建议,有针对性地施肥、调节水分,提高土壤质量,进而增加作物产量、改善品质。
- 作物生长状态监测评估: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传感器联合,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情况、叶片状态、植株高度、果实成熟度等关键指标。运用这些数据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,并结合大数据和 AI 技术进行生长趋势分析与评估预测。比如,提前预测作物成熟时间,以便合理安排采摘、运输与销售等环节,确保农产品新鲜上市,提高经济效益。
案例二:中联智慧农业水稻数字化种植平台
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水稻数字化种植,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智慧农业平台,有效解决了传统水稻种植中的诸多问题。
- 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:基地安装气象站、虫情测报灯、传感器等田间物联设备,并融合卫星、无人机、智能农机等多源数据,构建 “天(遥感)、空(无人机)、地(传感器)、人(传统经验)、农机” 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,实现低成本、全方位的数据采集。通过该体系,可实时掌握田间气象变化、病虫害发生情况、土壤墒情以及农机作业状态等信息,为后续的精准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。
- 大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种植体系:将水稻种植过程细分为播种、移栽、分蘖、孕穗、成熟等 13 个环节,进一步细化出品种选择、播种密度、氮肥用量、田间水分管理、病虫防治时间、收获时间等 49 个决策点。利用 10 大算法、23 类模型对水稻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,实现耕、种、管、收全过程信息的感知、定量决策、精准投入。种植者依据这些精准决策,能在最佳时间做出最适宜的农事操作,保障水稻健康生长。例如,在施肥环节,通过肥料传感器收集氮、磷、钾等离子交换率,推算秧苗需肥量和土壤肥料利用率,进行精准施肥,既避免肥料浪费,又保证水稻养分供应。
- 中联智农云平台及用户 APP:以智能决策系统为核心搭建中联智农云平台,实现数据的动态、自动化分析处理并反馈结果。在农业种植全程中以数据为支撑,以数据模型建设为核心,输出种植各环节的精准决策点,全过程指导用户种植,实现精准管理、监测农田的效果。同时,依托平台开发的 “中联智农云 APP” 操作简单,具备农事指导、长势分析、数据记录、产量评估、经济效益分析等功能,便于种植户科学化、标准化种植,还为区块链溯源的生产端提供准确数据。种植户通过 APP 可随时随地查看农田信息,接收农事提醒,极大提高了种植管理的便利性与效率。
- 区块链追溯平台:该平台将农场、粮厂、品牌商、烘干厂、加工厂、储存厂、消费者等用户关联起来,覆盖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各个环节。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平台,建立透明、真实、可信的溯源标准、数据体系和用户界面,实现数字大米生产可记录、信息可查询、流向可跟踪、质量可追溯。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,即可获取大米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详细信息,增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,提升品牌公信力。
案例三:农芯智慧农业管控平台
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打造的农芯智慧农业管控平台,在通州区部分区域实现了两千多亩农田的云端数字化管理,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。
- 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感知体系:依托传感器、无人机等设备构建该体系,实现作物长势监测、病虫害预警、水肥智能调控决策等功能。在作物长势监测方面,通过遥感 NDVI 值实时评估小麦苗情等级,让种植户及时了解作物生长状态,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促生长或控旺等措施;在病虫害防治上,结合气象监测设备、气象预测数据与历史发生数据,生成科学防治建议,提前预防病虫害大规模爆发,减少损失;水肥管理依据墒情数据动态调节灌溉方案,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,实现水资源与肥料的高效利用,降低生产成本。
- 构建全方位数字平台保障体系:项目启动前,农芯科技深入田间开展为期 4 个月的调研,针对农民在灌溉效率、病虫害防治、数据盲区等环节的痛点,联合北京市农技推广站、植保站等机构,对项目区土壤墒情、作物品种、农机设备等进行全面摸底,绘制出覆盖气候、作物、设备的 “三维需求图谱”。基于此,构建起全方位数字平台保障体系,确保平台功能精准匹配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。
- 创新性接入 DeepSeek,开发农业大模型问答功能:深度整合本地专家库资源、生产实践经验与历史数据模型算法,兼具专业分析决策能力与智能模型优势,为种植户提供个性化农事指导。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,可通过平台提问,如病虫害识别与防治、作物异常生长原因分析等,平台利用大模型快速给出专业解答与建议,如同为种植户配备了一位随时在线的农业专家,提高种植户应对复杂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。
这些成功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在功能构建、数据采集与应用、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等方面的优秀实践,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。